
在软件行业快速发展的时代,“效率至上”被当成软件研发的“信条”。为了满足软件高效迭代的需求,大量使用开源组件和第三方库成为了软件研发的首选。但开源组件/代码帮助企业提高了研发效率的同时,也带来了大量的安全隐患。
01 基础性开源项目无人维护,开源组件安全堪忧
根据Synopsys发布的《2023开源安全和风险分析》报告显示:调研的软件系统中,有76%的软件包含开源软件组件。平均每个代码库由80%的开源代码组成,84%的代码库中包含至少一个已知开源漏洞,比2022年版的OSSRA报告增加了近4%。
另外,报告中也提到,审查的1481个含风险评估的代码库中 ,91%存在过去两年内未进行任何更新的开源代码。(未进行任何更新,即在过去24个月中未开展任何功能升级、代码改进和安全问题修复活动。)可见,开源代码缺乏更新维护,对开源项目安全性影响有多大。
*图源:Synopsys发布的《2023开源安全和风险分析》
据Synopsys报告表示:虽然诸如Kubernetes之类的重要项目仍有良好的维护支持,但也存在很多项目没有或仅由少数几个人进行维护。
Twitter 前开源负责人Will Norris就曾表示:“在Twitter 从事开源工作的大多数关键人物都已经离开了。和我一起开发开源软件的所有工程师都不在了。随着新的管理层到位,新的业务优先事项出台,曾经备受重视的开源项目开始降级,取而代之的是管理层新确定的重点项目。”
目前,虽然Google等企业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激励计划,来促进开源项目的稳定维护,但其他绝大多数企业依旧是没有任何激励举措,这也就导致了我们开发人员依赖的大多数基础性开源项目,如今变得无人维护。
而正如Synopsys的调研中所示:76%的软件包含开源软件组件,如今开发人员对开源组件/代码依赖程度之大。因此,对于企业而言,相应的开源组件安全风险管控也理应受到重视。
02 如何更好地应对开源组件安全风险?
1、 高效的漏洞扫描
《2023开源安全和风险分析》报告显示,其审计的应用中,每个应用平均引用了将近600个组件。如果只有区区几个组件,采用人工扫描安全漏洞,并对其进行安全修复,或许是可行的。但在这种组件规模下,人工检测显然不现实,因此需要更加自动化的解决方案。网安云软件成分分析检测,全自动机器检测+专家安全审核模式,高效高质量完成第三方组件安全漏洞扫描。
2、 及时的漏洞感知
数据爆炸时代,安全风险信息五花八门,也瞬息万变,软件中引用的第三方组件安全性也在持续发生变化。因此,在第三方组件安全管理中,需要更加及时的安全威胁预警能力支撑。这就需要企业通过第三方厂商能力,或自行进行安全威胁情报能力建设,获得实效性更强的安全风险发现能力。当新的漏洞被披露时,企业可及时获取安全预警,定位受影响的组件,圈定影响范围,及时止损。
网安云软件物料清单管理平台,实现软件安全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,秒级的延时粒度,帮助企业及时获取最新的软件安全态势信息。同时,根据内外部安全环境的变化快速调整安全策略,提高安全风险应急能力。
3、 软件资产的可视化
企业如果对开源组件/代码的使用情况、使用范围、来源、内部组成情况等不清晰,将失去对软件安全的“掌控能力”,在安全问题来临时变得被动,影响业务发展。因此,企业可利用网安云软件物料清单管理平台,对软件版本、类型、名称、供应商等基本信息、软件内部成分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:内部引用组件、许可的版本、来源、调用位置、依赖关系、层次关系等)等进行梳理,降低企业软件资产的模糊性。
同时,在实际团队协作中,除了安全团队及成员需要了解之外,还需让其余系统开发成员也需也清晰了解组件安全态势。以便后续组件出现安全问题时,能及时调整修复,也可为后续安全开发提供帮助。安全团队也需要通过获取运营数据,了解⻛险的修复进度。网安云软件物料清单管理平台,拥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、多维数据可视化能力,可将抽象不具体的软件资产数字化,呈现可视的关系图表。让非安全专业用户也可以快速捕捉到软件存在的安全合规风险,及时解决问题掌握管理的主动权。
以上,就是本次推送的全部内容。如您对网安云软件物料清单管理平台感兴趣的话,可点击软件物料清单管理平台,领取试用。